近几年流行起来的ESG报告,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又一披露重点。所谓ESG报告,即环境、社会与公司治理报告,也被称为“社会责任报告”。许多ESG报告都会提到,公司在节能减排中做了哪些贡献,通过无纸化办公降低了多少耗材、通过捐赠资助了多少贫困学子、响应精准扶贫参与了多少项目等,简而言之就是“我们做了哪些好事”。
ESG报告有多重要?如果一家企业频繁使用大量能耗、频繁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、后期需要更多投入才能有效治理,财务表格只会列出一串数字并标注为企业成本,掩盖企业高污染的本质;ESG报告环境部分需要企业列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,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公司为环保作出的贡献。如果一家企业不仅破坏环境,还无法治理,即便其公司财务数据艳丽,投资者也可能会避而远之。
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经营有多大作用?如果宣传对了,效果会非常好。例如今年,鸿星尔克向受特大暴雨灾害灾区捐出5000万元物资,同样收获大量忠诚粉丝,网店一度被买断货。若是一家企业大赚特赚,却在一方有难之时迟迟不肯施以援手,就会被消费者拉入黑名单,政府部门也会因这些企业未尽社会责任而取消各种优惠及扶持。
综上所述,相对定期财务报表提供冰冷数据,上市公司披露的ESG报告容易为投资者创造想像空间。
在财务报表上,投资者能知道公司曾经的现金状况、盈利情况等曾经的数据,但是能否作为时下的考量依据则有着大大问号。在ESG报告上,投资者可以知晓企业是否触碰社会关注的几条红线,从侧面了解公司发展情况。一般而言,企业规模越大、盈利能力越强,越是愿意在环境保护、社会公益方面下大功夫。因此,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ESG报告相结合,可以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有更深入的分析和了解。
不过,在当前上市公司存在跟风披露ESG报告、敷衍了事的现象,个别上市公司ESG报告存在调用外部素材不严谨的情况。例如有境外上市公司在ESG报告中使用中国地图介绍业务情况时,漏绘中国钓鱼岛、赤尾屿、南海诸岛等重要岛屿,这不是个小问题。因为根据使用中国地图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,一定要“规范使用地图、一点都不能错”。因此,监管部门需要对ESG报告做出规范要求。一是要求依法依规,内容不得马虎。二是如实全面披露,披露内容要求全面、充分。三是确定内容范围,即设置披露的必备事宜和可报事宜,避免企业天马行空、找不到要点。
事实上,并非所有上市公司都有必要定期披露ESG报告,毕竟不同行业、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有着不同的考核方式。内地国有企业、大企业将披露ESG报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无可厚非,前者本身就肩负社会责任,企业不断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,因此,极有必要定期披露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;后者往往通过落实公益项目提升企业知名度,做过的事情的确有必要通过ESG报告告知投资者。
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企,以及盈利能力又不突出的企业,在改善环境、社会责任方面作不了什么太大的贡献,在公司治理方面也没有值得长篇大论之处。若是将ESG报告太当一回事,强行自身披露ESG报告,反而会影响到自身稳健经营和发展,不如先老老实实把质量提上去、把效率升上去、把规模做上去,毕竟对这些企业来讲,活下去、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。(宋清辉)
凡注有"天津滨海网"或电头为"天津滨海网"的稿件,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天津滨海网",并保留"天津滨海网"的电头。